【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神州十七号航天员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

经过新闻字数很少,但是此次任务非常凶险,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执行空间站修复任务。

太空环境的危险性也是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太空垃圾的数量正在增加,对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构成了持续威胁。据统计,目前已经有大约3.46万个较大的太空碎片和可能高达1.3亿个因体积过小而难以追踪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对执行任务的航天器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空间站的太阳翼已经多次遭遇撞击,这反映出太空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天宫空间站运行在距离地面300至50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上,在这个空间内存在着大量高密度低能量的等离子体。空间站在这个空间内运行必然会和等离子体发生作用,使结构体出现悬浮电位。

而且高速运动的空间站也可以视为是在快速切割地磁场的导体,从而产生感应电位,这两者叠加,会使空间站本身带电。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将面临多种环境工况,在与空间站不断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空间站电位将威胁到航天员的安全,造成“电击”。这就是充放电效应。

除此之外,进行舱外维修工作,将会对整个空间站的软件、硬件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出舱航天服一定要做到稳定可靠,气闸舱必须绝对可靠,不能漏气,开关也必须到位。

可以说,进行舱外维修工作将会对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世界上有航天员的国家有很多,但独立掌握长时间太空出舱的国家却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足以说明了这项任务的难度之大。美国和俄国的出舱经历较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到今天,但是即便如此,美国进行舱外维修的时候,还是经常发生各种事故,在国际空间站中,甚至出现了航天员舱外维修,尿袋泄漏,航天员差点被尿溺死的事故!

除此之外,进行出舱维修任务,还考验一个应急出舱的能力,因为空间站结构体会存在一个突然发生故障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地面人员的配合,也就是故障反应评估小组,进行故障分析,给出具体可行报告,再指挥空间站人员进行行动。将重要时间和资源投入到载人航天器关键设备“故障前”计划和分析完成舱外维修工作最核心的环节,这是NASA在国际空间站从建造到现在,构建应急流程得出的结论。

#三分钟讲科普#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